责任编辑:仓储部 叶鸳 发表日期:2013-04-21 11:17 共3363次阅读 来源:本站原创 字体:大 中 小
今春H7N9 禽流感爆发以来,疫情感染地区政府均在第一时间暂时关闭活禽交易。 业内人士提出,活禽长距离贩运,给疫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,“永久停止活禽交易” 的呼声不时响起。事实上,取消活禽交易的呼声已非第一次出现。每次出现禽流感, 在疫情爆发地,政府的第一举措就是关闭活禽交易。
活禽交易在运输过程中病毒很容易交叉感染,而且粪便、鸡毛、鸡血等使宰杀环 境极不卫生,宰杀过程也难以控制。全球都有家禽业,为何禽流感在中国这般严重? 除了中国是候鸟迁徙路径之一,落后的饲养方式和交易方式是“罪魁祸首”。
资料显示,从发达国家来看,活禽是不进入零售环节的,市场上销售的禽类产品, 都是经过政府认定的屠宰场宰杀后,以冰鲜品的形式在零售市场出售的,这样可控制 类似“禽流感”这些流行疾病的发生。
然而,停止活禽交易,发展冰鲜产品并不是易事。首先,活禽消费是刚性需求, 而消费者观念、习惯难转变。
除却江浙地带对活禽长久的消费习惯,生活中部分“高品位”人士外出用餐,还 是乐意寻求新鲜活体的鸡鸭鱼肉,“活体消费”有很大、很传统的需求。除了传统消 费观念难以改变,食品信任危机也是重要原因。在我国食品安全上升为社会危机的情 况下,消费者骨子里对冰鲜、冻品的新鲜度、品质等存有深深的不信任感。
其次,冷链建设要求高,鲜品监管难度大。要推进冰鲜销售,必然离不开冷链。 拿冷冻食品来说,所谓-18℃存贮条件下的冷冻食品,在市场上的执行程度参差不齐, 有的仅保持在-5℃,甚至在-2℃保存的也不少见,因为-2℃就可以保证产品不变形。
“市场上冷链断链的问题非常严重,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为问题产品买 了单。”中国现在的冷链基础还达不到相应的水平,怎样保证冷链、温控的精准化、 严格执行度,保证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冷链,实际上还存在巨大的挑战。
冰鲜产品的质量还要靠冷链。而要发展、完善现有国内冷链物流建设,必须发展 第三方冷链物流,同时,要找到合适的企业赢利模式。这个赢利模式,就是农产品冷 链必须实现的优质优价的商业模式。没有透明的供应链赢利模式,没有相应的赢利机 制研发架构,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除良币,谁按规范谁赔钱。
CopyRight © 2013 厦门万翔物流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闽ICP备06004154号 |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0130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