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任编辑:仓储部 叶鸳 发表日期:2013-07-06 17:15 共3503次阅读 来源:本站原创 字体:大 中 小
酸奶保质期内变质,牛奶夏季出现酸味,奶酪制品、熟食经常菌落总数超标,吃 了可能导致腹泻……
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常遇到的此类问题,都可能与冷链环节储存不当有关。“冷链 不冷”为安全埋下隐患,专家认为,流通运输等环节的冷链监管必不可少。超标、监 管、排查酸奶变质超标缘于“冷链不冷”。
例如,广州相关部门公布某乳业生产的某 50%减脂奶酪及 125 克黄油部分菌落总 数超标。某乳业在官网上回应,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、加 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。
事实上,类似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情况还很多。GB19302-2010 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《发酵乳》中规定,每毫升发酵乳产品中活性乳酸菌的数量大于等于 100 万个,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霉菌、沙门氏菌只允许非常少量存在,因此此类产品对于储 存温度的要求非常高。此外,一些封压或真空包装的熟肉制品包装上也明确标识,保 存温度在 0℃~4℃之间。
但在一家超市记者却看到,用购物篮装着一些正在促销的熟食和酸奶,这些熟食 包装上明确标注贮藏温度为4 摄氏度以下。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显示超市当时室温 是26 摄氏度左右,明显“超温”,产品包装上也因此出现很多水汽。
专家介绍,冷链分为前冷链和后冷链,前冷链指的是从牧场到工厂的过程,后冷 链一般泛指从工厂至消费者手中。记者走访发现,对一些正规牧场而言,前冷链已比 较规范。而后冷链的监督却遭遇到一定难度。如果超市售卖的食品出现菌落总数超标 等问题,消费者会追究生产商的责任,超市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大。而且从工厂到冷 库、再到便利店或超市涉及环节较多,很难最终判断出是哪个环节储存不当导致的, 生产企业对这段过程很难监督,只能自己为问题“兜底”。
CopyRight © 2013 厦门万翔物流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闽ICP备06004154号 |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01304号